名师引领启航 助力教师成长
发布者:闫汉苍发布时间:2023-12-04 10:31:25阅读(673) 评论(1) 举报
闫汉苍
摘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意识的优秀教师队伍能够推动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更好地引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近年来,教育相关部门坚持不断创新培训理念,落实培训行动实践,全面建立健全新时代教师培训体系,着力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全面鼓励教师成长学习,努力打造一支能完成新时代教育使命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改革发现提供技术性人才支持,落实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教师成长;名师引领;策略
前言:教师成长有规可循,每一位教师主动地发展、自主地成长,需要群体的氛围。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有年轻的朝气、勇气和心气,能够处理班级复杂问题的果敢,化解家校尖锐矛盾的敏捷,更是教会孩子生命拔节的自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勇于承担、敢于承担各种各样的事物来历练自己,这些事物是我们成长的阶梯。知识教学是教师日常教学的起点,也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生成的基石。这需要教师真正吃透教材,了解学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方法。不是简单的给学生结论,让学生似是而非的认同,而应提炼知识产生的关键节点。本文以名师引领的视角,谈一谈教师如何在新时代下更好的成长,带领学生扬帆起航。
一、教师发展三个阶段以及主要特征
(一)教师进入第一次成长期的标志
教师的第一次成长期是教师刚刚成为教师这个角色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促使教师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提升,使教师进一步熟悉课程标准和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体系,引导和促进教师整体把握教材、驾驭教材、挖掘教材、整合教材、有效使用教材,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负提质,通常教师都会表现出比较高的合作倾向,渴望通过与更多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交流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共赢。对于学生层面,第一次成长期的教师渴望提高学生的成绩,相对于有资历的老教师而言,新的教师教学着重点更加倾向于学生的考试成绩。第一次成长阶段的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这个阶段的老师开始形成所谓的学生观,对于学生管理与教学方案都有自己的一套理念,渴望得到更多学生以及校长的认可,可以称之为学校的新鲜血液。
(二)教师进入发展高原期的标志
进入到发展高原期的教师,也可以称之为职业瓶颈期,在这个阶段,教师或多或少会感觉到一些挫败感。教师并不会像第一次成长期那样飞速成长,经常有许多不同的收获,一些教师会发现自己在不断重复,重复性的做某事,陷入循环、迷茫的状态。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教师自身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可做,但是偶尔有一些新的尝试,效果可见一斑,经常心血来潮想要做一些教学挑战,但是最终的教学实验结果也比较差强人意或者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象中的效果。这个阶段,教师可以保持中等状态的教学效果,但即使更努力,提高的效率以及时间都会延长,通常事倍功半,好比两块萝卜放在一起煮,萝卜还是萝卜,味道没有改变,这时候需要放进一块骨头,教师成长的味道就会大相径庭。对于这种工作的状态,教师通常出现一些负面的反应,例如工作热情度下降,经过反复尝试之后不会再进行新的尝试,开始关心教学理论,但没有哪一种理论完全说服自己,觉得这些理论都与自己切身的感受不一致,与实际教学存在一定的差距。发展高原期的教师相当于瓶颈期,需要学校方面正确的指引,以及自身积极调整,最终走向第二成长期。
(三) 教师进入第二次成长期的标志
教师在突破发展高原期之后,可以得到第二次成长的机会,也就是进入到第二次成长期,这个阶段的教师会更加通透,对于未来的职业有明确的规划,原先不太关注或不感兴趣的事物,突然或者慢慢开始成为重要的生活内容和工作内容,逐渐明确的教师这个职业的发展规律与价值,工作的积极性也会更加强烈,从而会主动拓展自己的职业资源,主动结识更多的教师,学习动力十足。相对来讲,这个阶段的教师不仅对教学问题感兴趣,而且对教材、课程资源、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建设、一定区域内的教学管理问题开始感兴趣。教材的内容几乎是重复的,但是如何将重复的教材,在不同阶段的学生身上教出花样,这是教师们常常思考的问题。因此,一些学校也会积极的开展教学调研,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让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园丁。
二、促进教师成长策略
(一)成立名师工作室,注重名师引领价值
为了进一步促进校级名师工作室和五年内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增进教师间的专业交流,激励互学共进,全面提高学校师资整体水平。学校作为教师的管理机构,需要利用好名师工作室的价值,成立校内名师工作室,对于刚刚成为教师的人员,由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进行全面培训,以此来为初出茅庐的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满足教师成长的需求,名师工作室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旨在搭建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学校选聘一些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担任导师,给予青年教师一对一、点对点的帮助与指导,形成老—中—青,传—帮—带的教师成长链条。针对校内的新教师,要做到“用心交流”,一带一或者一带多的学习,让教师得到飞速成长。名师工作室不仅仅要针对校园内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还可以发挥好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价值,定期组织“送教”“帮教”活动,发布工作动态、工作成果和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扩大工作室的团队影响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教育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作为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需要做到热心对待遇到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做好老师们的服务者和引领者,带领数学组的老师们加强数学教学研究。工作室成员发展迅速,致力于推动学校教科研一体化建设。青年教师需要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追求精益求精,注重走进学生内心。他潜心研读新课标,专注分析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把复杂、抽象的内容条理化、简单化。针对学生循循善诱,并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思想教育,真正做到功在平时、效在课堂。相对来讲,青年教师要更加注重教学的创新性,这也会为一些骨干教师带来积极影响,因此,青年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化难为易轻松突破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老教师在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中学习,互帮互助,实现职业成长。
(二)加大教研力度,提供名师交流平台
教研是教师们的重要学习平台,有效的教研可以让教师收获满满,取长补短,借鉴他人教学优势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以旁观者的身份去探究,更加能够反射出自身的不足。因此,学校方面要利用好名师教研的学习机遇,积极组织教师们进行教研,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切实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促进名师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学校方面开展的教研活动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共同进行:第一维度为名师课堂展示活动;第二维度为教师代表评课活动。又或者是教师授课,名师评课,二者相互学习,活动中,教师精心准备、研读教材、巧妙设计,向参与教研的老师们呈现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彩数学课堂。在课堂上,名师需要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教学问题,以系咯学数学为例,可以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功能定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涵义”“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因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五个方面徐徐展开,教师们共同交流,说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在与其他学校名师进行教研之后,为考察教师们的学习成效,可以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数学集体备课的实战演习。低段、中段、高段数学教师,分别围绕某一个教学单元主题,共同思考、设计单元主题教学,并逐一进行汇报交流。有交流才有成长,有努力才有收获。在同一年级的教师当中,可以进行教师授课pk的活动,考察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如何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精心钻研教材、教法,采用巧妙的设计和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加出彩。通过不同形式的教研,名师引领,可以真正做到了“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教学有魅力”,在不断地交流、探索中,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服务。教研活动的开展,既为执教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也为校园内的青年教师创造了学习观摩的机会,使思维得以碰撞,能力得以提升。希望更多的年轻教师积极投身于教研教学法实验课中,以撬动深度学习的课堂为基点,设计能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课堂,真正地践行新课标。
(三)举办名师演讲活动,搭建学习桥梁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能力,促使教师的成长再上一层高度,学校方面可以邀请专家走进校园进行专家演讲,教师们积极参加演讲活动,尤其是校园名师工作室的成员,积极带领名师工作室成员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开阔视野、变更理念、变革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带头作用.专家的演讲对于教师的成长有一定影响,课题实施专家指导活动,氛围热烈、扎实高效,专家的细致的指导让课题组有更加清晰的研究思路,对提高课题研究质量起到积极作用。相信有专家们的指导意见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必定能在最后结题阶段将课题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如期完成。想要更好的促使教师成长,不仅仅是演讲,也可以邀请专家教师的某一堂课例进行现场指导答辩,聆听了数学课,并参与评课研讨,为老师们做专业指导。在现场答辩环节中,校长结合校园实际对专家提问一一进行阐述、解答,与专家们进行热烈而融洽的互动交流。专家组的点评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
为“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专家还可以针对校园进行终期绩效评估,专家组采取实地考察、听取专题汇报、现场答辩、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学校的教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与评估,总结校园中的问题,使教师能够得到更多成长启发。开展名师工作室引领的就是想让这些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起到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以工作室为一个点来带动更多的老师更快地进行专业成长,希望工作室全体成员能够在专家的带领下,能在自己的专业成长方面得到更多的提升,让工作室的作用起到更大,辐射到更多的学校,让更多的老师受益。
结束语: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每一位耕耘的教育者,只有不断求索,才能有所收获,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不负星光,带上浓浓的热爱,在教育的路上踔厉奋发,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何璇. 王子华.陈华亭.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与内涵研究——基于美英等五国数学课程目标比较[J]. 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5):84-91.
[2]魏雪峰,崔光佐,徐连荣. 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4,35(08):101-107.
[3]周秋华.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资源开发[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33(05):74-78.
[4]宋乃庆,张莎莎,陈婷,李忠如,蔡金法. 基于“问题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师主题式专业发展: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J]. 数学教育学报,2021,30(0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