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布者:闫汉苍发布时间:2023-12-04 10:33:16阅读(672) 评论(1) 举报
西吉县第一小学 闫汉苍
摘要: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教学,不仅转变了教师的角色、教育的形式、媒体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自我的评价,而且有利于加强教学的时代性、竞争性和开拓性,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效课堂;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教学的弊端日益显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指出 “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讲话中也指出:“只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对教育信息化工作从战略高度全面部署和加快推进,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因此,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运用已逐步成为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最终较好的实现高效课堂,我谈几点看法:
一、多媒体技术手段,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定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相对于学生,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道者,是权威的象征。它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消极的、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而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将课堂延伸到了网络环境之下,使得教师的“权威”逐渐消失,他们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外的“导演”,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使其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合作者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者,不仅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而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认知能力,辅导学生利用各种便利手段获取所需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做为学生的朋友和榜样,教导他们养成高尚的道德、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等优秀品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多媒体技术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它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出发点是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学会学习,教师应努力把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愿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只有积极参与才能完成任务。爱因斯塔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能使他爱学、乐学。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学手段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幻灯、录像、投影、实验等等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呈现,让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更富有生气。比如在给学生上《两个铅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时,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学习方法去理解课文的内容,大大缩短了教学过程,又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了所学内容。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利用电脑将书中画面逐幅映现在屏幕上。在一幅幅引入入胜的画面前,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角色配音表演,将小蝌蚪、鲤鱼、乌龟、特别是青蛙的神态、动作、语言一一展示,非常出色,将小蝌蚪的成虫过程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样的课本剧表演,既强化了记忆,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享受,从而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这种图文并茂、影音结合,动漫感十足的优势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互动能力,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魅力十足。
三、多媒体技术手段,改变了课堂的教学形式
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平台。今天的教师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为教学主导、以文字化的教案为授课内容的教育方式,开始利用教师备课系统和教学工作支持系统,筛选与授课内容有关的信息,制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这样,既节省了课堂的时间,又增加了教学密度。又如有些训练题,要是以传统的方法讲解或写在黑板上就会因听不清或受版面限制而浪费时间,运用课件出示,就大不相同了,在同样多的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Internet来搜集信息,以扩展信息的来源。比如学生可以借助各种先进的媒体在网络自行学习,不需要在特定的课室学习。而且学生从互联网上得到的知识比课本上得到的知识更丰富、更及时、更先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学习内容。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多媒体技术手段,拓宽了媒体的强大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也为教学的过程扩宽了空间,既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们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然后分别围绕“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两个主题整理并在全班展示。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毁灭的鲜明对照,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经的仇恨。同时,学生在收集、整理、展示过程中积极参与,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前沿,真正感受到了积极参与的乐趣与获得成功的喜悦,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地第七册第一课《观潮》时,教师可以在电脑上直接显示中国地图和潮来时的壮观场面,让学生在地图上去寻找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的具体地理位置,并让学生看着具体的图片,用生动的语言把潮来时的样子描述出来。这样不仅让学生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而且更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五、多媒体技术手段,加强了自我的评价能力
我们在多媒体技术手段课堂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运用和操作的能力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除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外,还要有一个良好的监督环境,及评价体系。自我评价能能充分激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所给出的教学目标与自己的反馈结果相比较,找出差距、并且由自己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通过自己主动查找差距,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更为严格,更加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学生作为当事人对自己问题产生的原因会更为清楚。比如在学习《海底世界》这一课时,教师放映有关的录像片,让学生感受一下海底世界真实的奇异景象,孩子们一下就会被海底那光怪陆离,千奇百怪的景象所吸引,从而知道自己的课外知识缺乏,因此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课文中的知识自然就会很轻松地掌握了。
总之,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当代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后,它将继续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让我们能够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创新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