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出现过一个“扫兴式父母有多让人窒息”的热议话题,参与者有大中小学生,但主要是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从发布的视频和参与讨论的留言来看,原生家庭中扫兴式父母对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是深远的,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父母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伤害的存在。其实在学校,扫兴式老师也并不少见。有时候,孩子们兴冲冲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寻求支持,但扫兴式老师可能仅用一个眼神就会浇灭孩子们心中的那团火。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表,给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听他们表达完后再表态,接受他们原本的好意后再评判,才是呵护他们心理少受一份创伤的爱意。 《师说》有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学相长、以身作则的教育理念每个老师都懂,绝大多数老师也在践行,但真正能够在精神上和行动上做到学生榜样的老师可能并不多。假如做一次测评,让一个班的学生匿名投票评选出,老师在工作中的表现和班级模范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谁更加优秀,胜出的不一定会是老师。 老师和学校也经常会鼓励全班甚至全校同学以模范生为学习榜样,那我们是否也可以向他们学习,做真正的模范师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教化着人的生命本身,而生命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发展性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多元化。 教师有戏言:“我们才是变脸大师,每天不定时、无痕迹切换角色,真正的变脸比翻书快。”虽是戏言,但也道出了老师在助力学生成长过程中担当的多方面责任和使命。 有学生曾跟我讲,他佩服一个老师并不在于老师学识有多么渊博、讲课水平有多么高超、做题能力有多么厉害等,而是他发现老师和学生一样,也在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在工作中不断进步。这让他感觉到自己的老师并不只是站在高处指挥着学生前进,而是师生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