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其他文章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者:闫汉苍发布时间:2019-01-05 20:52:21阅读(12256) 评论(42) 举报
西吉县第一小学 余小丽
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计划。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强化与应用,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找到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常用方法,因此必须加强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与研究。本文主要从对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怎样强化数形结合思想三方面来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措施
数形结合思想是被普遍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学生义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它都贯穿始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发挥这重要的作用。它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将数学的基本知识与图形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对相应技能的运用,更高的提高学习效率。
一、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
1、数形结合的定义
数形结合思想是在解决某一数学问题时采用数与图形的结合方法,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它是将数学题目中的语言,用图形的形式表达出来,让题目中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形,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题目,并作出正确的解答。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此句话充分的道出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在进行数形结合的过程中,可以理清学生思路,打开学生思维,在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情况下,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分解题目,打开思路
数学是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更是对学生的解题方法、答题思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小学生,处在接受知识的初级阶段,对较复杂的题目不容易理解,读不懂题意,这样就很难正确的解答题目。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复杂、难懂的题目逐一分解,分析出题目中的主要内容,找出关键词。然后再整理出图形,根据图形整理出题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的打开学生的答题思路,更好的找到解决题目的方法,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更快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2、化简为繁,化繁为简,加强记忆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充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他能够将复杂的公式、定律、数量关系等,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图形来记忆。能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束缚的学习习惯。下面我们将列举一个简单的事例来证明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例如,教师在进行多边形的周长公式教课的过程当中,如果老师只给学生一句简单的定义:“多边形的周长等于各个边的和”,很多学生可能感觉该定义很抽象,不能更深的理解定义中包含的要点,如果将定义延伸到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时,学生则不知道该怎样变通和运用。如果老师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分别在黑板上画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并以正方形为例,通过各边长的笔划来生动的解释周长定律的含义。学生在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学习周长公式的计算方法时,可以有效的打开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充分的做到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老师在画相关图形时还可以增强小学数学的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策略
1、理解数学教材,寻找共同点
小学数学课本的基本内容是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同时必须要与小学数学课本相连接。教师在教课的过程当中,要在充分理解课本知识点的前提下,有意识的运用该思想,让学生逐渐接受这一思想,并在自己做题的过程当中学会独立的运用该思想,找到它与课本知识的共同点。
2、创造合适的情景
小学数学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营造一些舒适、轻松的课堂氛围,要启发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同时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会画图、识图、用图等。慢慢的学会自己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在遇到数学问题时,有意识的去画图,逐渐的培养“数”与“形”的熟悉度,增强敏感性。
3、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联系生活实际
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归更到底还是要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回归生活。要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学习,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课下时间,给学生布置一些与数形结合相关的小实践活动,给学生充分观察生活中事例的机会。例如自己动手制作模型,火柴棒摆图形等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数形结合思想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小学数学中的问题,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模式,逐步的实现教学目标。这一方法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广大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并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