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其他文章
浅谈对语文学科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发布者:闫汉苍发布时间:2022-06-04 20:56:28阅读(10641) 评论(18) 举报
西吉县第一小学 王起明
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新颁布的新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这样阐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性质到底是什么?要予以正确的认识,我认为首先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其一是关于“性质”这一概念的准确把握,其二是要分清“语文”和“语文学科”的不同含义。
首先说性质。什么是性质?性质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分析这一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既为性质,它必然也必须能够把一事物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语文学科的性质一定是作为一门学科的语文同其他学科的根本区别。 其次,分析“语文”和“语文学科”这两个概念不同义。对此,山西师大教授卫灿金先生指出:“‘语文’和‘语文学科’是所指不同的两个范畴。‘语文’存在于广大社会,它的功能在于凭借它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际;‘语文学科’只限于学校,它的功能在于通过语文课程的设置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施于教育。”“对于学科范畴的‘语文’,应将其作为一个学科的概念来理解。”
那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呢?我认为一是语言性,一是人文性。语言性是语文学科的外显性质,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内隐性质。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的基础学科。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语言性都应该是语文学科的性质。
首先,我们从语文学科教育的任务上看。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是什么呢?用韦志成教授的话就是:“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具备熟练的语文交际能力和深厚的语言文化,即民族文化。”这里的语文素质,一言以概之,即语言素质。在中小学学生所学的学科中,惟有语文学科把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当作根本任务和目的。“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质:以语文教科书为书面目标语言为范例,以教师教学语言为口头目标语言为榜样,以学生的语言训练为主线,以联系生活之用语言为根本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形成语文素质的目的。”
“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运用语言交际的需要。”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不仅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立足点,而且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归属。
其次,从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来看。语文教材中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一般性文章,都以语言为表现手段和表达形式,只是风格不同而已。
第三,从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来看,语言性也体现得十分明显。课文是语言的集合体,语文学科应以语言教学为核心。因为在内容、思想、语言这些矛盾中,语言的学习是“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没有语言的学习,学习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思想显然都是空虚的东西。
第四,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语言教学的艺术。为此,人们都十分重视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和课堂语言的训练和提高。这也说明语言性是语文学科的独特性质。
实际上,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客观存在,“关注语文课程和教学的人文精神,不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一个自觉程度高低的问题。”
因此,语言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当前,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呈现出两个方向,一是关注人文精神,一是加强言语实践。这正是人们认识到了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