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文明有礼
活动一 观察图片 评价行为
1.课件出示图片,初知每个人都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
(1)出示图片,学生边看边想。
(2)看后同桌讨论:哪些同学的行为是文明行为?
(3)全班交流。
小结: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文明行为,也有很多不文明行为。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文明有礼”这个话题。
2.出示课本37页活动园内容,上面图中的行为对吗?请你做出评价。
(1)学生观察图片。(预设:公共场所随地乱扔垃圾、博物馆大声喧哗、不按秩序排队的不文明行为)
(2)同桌交流,探讨问题。
(3)全班交流。
小结: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生活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做到文明有礼。在公共生活中,人们的文明素养究竟怎样呢?让我们走进日常生活,观察、了解一下。
3.出示公共生活文明有礼调查表。
公共生活文明有礼调查表
采访地点 |
| 采访对象 |
| 采访时间 |
|
采访提纲 | 你认为这里有哪些文明行为? 哪种不文明行为是你最反感的? |
采访记录 |
|
我的看法 |
|
4.结合课前的调查,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你们身边的人们做到了文明有礼了吗?
(1)分小组交流调查情况。
(2)全班分享交流。
教师小结: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文明社会的气息,文明的行为举止使我们感到春天般温暖。不文明的举动则会带给周围人不愉快的感受,影响整个社会的风貌。加强社会文明教育,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还需要大家的努力。文明有礼不是空洞的口号,它体现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社会和谐文明了,人民才能更加幸福。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身行为,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我们要做到文明有礼。文明有礼不是空洞的口号,它体现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我们要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活动二 文明有礼无小事 约束自己的行为
1.阅读课本38页活动园中内容,思考:小刚在公共场所的无礼举动会带来哪些影响?
(1)学生阅读活动园内容。
(2)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小结:小刚在公共生活中缺乏公共意识的举动,只一味地强调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不利于创建平等友善的社会环境。
2.你从这则报道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出示“天安门广场口香糖事件”材料。)
3.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境,说说你们的感受。(下面请每组挑选一个角色:角色1—吐口香糖的人;角色2--清洁口香糖的清洁工人;角色3-一名当地人;角色4--一名外地游客;角色5-名外国游客)
(1)分小组扮演角色。
(2)分角色进行讨论。
(3)谈想法、感受。
(4)全班交流。
4.你知道小小块口香糖残渣会有什么危害吗?(课件出示)
(1)学生了解内容。
(2)学生交流想法。
小结:小小块口香糖,危害可不小,它不仅污染环境,还从侧面反映出人们的文明素养,怎样才能避免这些行为呢?
总结:文明有礼,是人们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思想道德素养的根本体现。我们要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提升个人文明行为,共同创建社会和谐与美好。
【设计意图】结合课本内容和生活中缺乏公共意识的现象,启发学生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我”字当头,缺乏公共意识和责任观念。社会文明有礼的风气,是通过每个公民在每个场所的点滴行为体现出来的。因此,文明的社会需要大家从小事做起。
活动三 文明有礼我塑造 传承文明
1.出示教材第38页阅读角的“容止格言”,这则格言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学生阅读“容止格言”。
(2)同桌交流获得的启示。
(3)全班交流。
2.周恩来总理以“容止格言”规范自己的衣着、仪表和一言一行,并贯彻一生。让我们也从生活中的细小行为做起,为自己设计一个在公共场所的文明形象吧。
(1)学生开展文明形象设计。(预设:从衣着、外形.....)
(2)在全班分享。
3.你还积累了哪些有关文明的格言呢?请将你课前搜集的与大家交流分享。
(1)小组交流。
(2)全班分享交流。
教师小结:同学们,文明有礼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讲文明有礼貌不仅使他人愉快、让社会和谐,也让自己受益。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格言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文明有礼的意义,并积极传承下去。 【板书设计】
6 我参与 我奉献
文明有礼
文明意识 文明行为
从小事做起 规范自己的行为